2019年春节前句容市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最新资讯 2019-02-13 6891次

为及时掌握春节前全市企业用工情况,准确把握企业用工形势,引导我市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日前,市人力资源市场对全市重点监测的75家企业开展了2019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通过调查及时掌握了监测企业在岗人数、人员结构和流动情况,收集了企业春节后用工需求信息。据悉,目前我市用工状态总体保持稳定,但部分企业存在用工短缺的现象。

一、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75家企业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0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有37家,占企业总数的一半。调查期企业用工总数17569人,而2019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人数1274人。从行业分类看,制造业需求人数最多,其需求为954人,占总需求的74.88%,主要集中在制衣制鞋业、电子电器业、机械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型企业。从岗位分类看,需求人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生产及操作人员803人、专业技术人员224人、商业及服务人员98人、管理人员82人、办事及有关人员57人。从性别上看,男性需求304人,女性需求342人,628个岗位对性别无要求。从年龄段分类看,531个岗位对年龄段无要求,其次岗位需求较多的为26-35岁青壮年年龄段内。从文化程度分类看,大专以上需求258人,高中及以下需求706人,无要求需求人数310人。从技能水平分类看,1125个岗位对技能水平无要求,149个岗位需要初级及以上技能水平,我市企业只有一些技术性工种和重要岗位才对技能水平有要求。

与去年同期相比,被调查的75家企业用工需求人数减少约60%,但一线生产岗位需求人数仍然最多,占需求总数的63.03%,缺工较为明显,如我市巨宝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春季需求人数高达300人以上。技术性岗位与管理岗位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与往年相比有所提高,主要是我市一些科技型企业以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二、缺工原因分析

(一)本地劳动力资源大量外流。周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有较好的用工环境,工资待遇高,文化生活较丰富,劳动保障制度较规范,交通也更加便利,导致本地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不少在外务工人员又以“亲带亲”等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市户籍本科及大中专业生不愿意回乡就业,大部分也留在外地就业;新增劳动力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加剧了企业招工难度。一方面,企业对一线操作工的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而本地新增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就业人员,特别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求职者,看重的是“体面”工作,不愿做一线操作工,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了企业的招工难度。

(二)企业用工思维依然陈旧。部分企业工作环境差人文关怀少,得不到员工的认同。我市的大多数电子行业、用工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一线员工从事的流水线作业,工作简单枯燥,且工作场所温度高、噪声大、气味浓。员工集体宿舍8-16人一间,企业缺乏人文关怀。同时,少数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少必要的沟通,致使员工对企业不予认同,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没有为职工缴纳“五险”等行为,导致企业劳资纠纷也时有发生。很多企业的工作时间长薪酬待遇低,达不到员工的期望。目前我市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02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8.5元/小时,一些企业看似4000-5000的综合工资都是通过加班获得的,部分企业的每月工作时间达到300小时,工作强度太大。

(三)政府配套服务跟进缓慢。目前,我市对企业招引、周边配套还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招工平台滞后,信息网络不完善。一是企业用工平台尚未建设完成,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一套的企业用工平台信息系统,企业之间用工信息不互通,有关部门无法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二是社会劳务中介机构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招工属于典型市场行为,目前我市企业招工普遍依赖社会劳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仍停留在准入审核上,没有形成“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中介机构双向对接、招工求职双选”的良性格局;三是企业周边生活娱乐设施严重缺乏,我市多数企业远离市区,普遍存在购物、娱乐设施缺乏及交通不便的问题,给员工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三、解决企业缺工的举措

(一)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目前我市已出台《句容市促进产业工人队伍稳定就业实施办法》,办法规定为我市三大类企业新吸纳引进的产业工人发放1000-5000元的个人生活补贴、给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能人员1000-5000元的技能补贴,同时为三大类企业新引进产业工人的社会力量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就业服务补贴等一些列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政府应该考虑继续出台一些更加有利于企业招工、个人求职的优惠政策。

(二)建立一批劳务输入基地。到河南、山东、安徽、陕西、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建立一批家劳务输入基地,进一步拓宽劳动力引进途径。探索劳务输出地与用工企业的长效对接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更大范围招人用人,为企业用工挖好“蓄水池”。

(三)打造“劳务经济人”队伍。要进一步发挥全社会力量,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多渠道为企业有序引进用工;积极培养本地劳务公司和劳务经纪人,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走出去、引进来,为企业输送适应企业需求的员工。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依托华阳劳务公司等一批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我市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四)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调整用工形式。当前的用工市场有了质的变化,过去是企业占有据着主动权,即使企业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时间,工作环境恶劣,拖欠工资或是工资低廉,一线工人因为害怕被解雇,缺乏谈判的筹码,往往会采取一种忍的态度,而现在劳动者占据着人力资源市场的主动,人们可以用脚投票选择进入哪家企业工作。许多企业在用人市场的倒逼之下,不得不重视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因此,要解决缺工企业的“用工荒”就要求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用人的观念,要让员工得到更多的实惠和保障,建立起优良的企业文化,吸引员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用工矛盾。企业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利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与其费力招人,不如悉心留人。要打破“走马灯”的惯性,跳出“临时工”的怪圈。改变用工荒,关键要依靠改善企业的用工环境(工作、生活条件),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性,形成“锁定效应”。同时,要克服对政府的过多依赖,遵循市场规律,主动走向市场,全力培养引进企业急需的各类员工。

(五)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与合作机制。建立由句容人社局、教育部门、技校、培训机构、重点企业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机构,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句容企业用工问题、状况、人力资源产业分布及从业人员就业质量、收入水平、社会保险等基础信息,宏观把握就业和用工整体形势,为解决用工难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依托我市中专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订单式培训”方式积极探索开办“冠名班”、“定向就业班”,为我市企业提供紧需的专业人员。整合企业培训资源,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制订培训计划、推出培训课程,聘请专职老师或专业技术人才为师资,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在岗业务技能提升等培训工作。

(六)要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市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督促指导,不定期深入企业,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合理用工、依法用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陈琦)

转自:句容政府网    发布日期:2019-02-01

句容人才网 切换至电脑版
//人才联盟 //统计代码 苏ICP备17045302号